找到相关内容221篇,用时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了脱生死的通行证——对般若的一点认识

    区别他,但主要在于有无般若相应而言的。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没有一样没有功德。且有很大的功德,然不论功德多么大,设若没有般若为其前导,同属有漏功德。唯有实践般若,才能将佛法的最高特色显示出来...翻龙树《大智度论》予以解释。于是性空般若学,乃在中国大为发展。后来到贞观十九年时,玄奘大师从印度求法回国,译六百卷《大般若经》,全部般若始入我国。至于大藏经我们亦可看出,在中国翻印的新大藏经,属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3962567.html
  • 《指月录》游历(十)为何宇宙在旋转

    而已,其实它终究只是个什么都不是而清净的「如十众生若能理上明见於此,事上并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空慧的六波罗蜜,便能破解对由掠光掠影所积成的自我生命现象与自然界的执著而形成的可怕的烦恼束缚,通达觉悟的菩提,也就是圆满寂静的涅盘,毕竟证得圆觉大陀罗尼。而这一切的修行,其立足点就在「皆依圆照清净觉相」,众生一开始要学佛,不管任何法门,都是要先懂得自己这个心就是个大陀罗尼,它本来清净了...

    叶柏梁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2163833.html
  •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无所求行,即舍弃一切,无所执著,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称法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人。此亦佛与禅并传,而玄与义俱付也。”“佛与禅并传,玄与义俱付”,正是以《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第二,以“壁观”为独特的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达摩“初居...

    徐孙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0164146.html
  • 读《沈家桢传》后之心得感想

    十方诸佛一样,须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修福德,智慧,更在一百劫之中,深种相好庄严的福田,求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  兹分述菩萨所的六种法门如下:  第一、布施度悭贪。布施意为普舍,因为众生执著有...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把佛道丢一旁,甚而起退转心。  (二)菩萨行的方法——四摄法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所的四摄法。  菩萨为了满足众生的愿求布施行,以钱财、妻儿、血肉、生命等,不违逆人们的...

    柳美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0464269.html
  • 漫谈现实人生的缺憾(下)

    时候,此即人生永远缺憾的所在了。  站在佛菩萨觉位的立场看世间,世间尘境并非垢浊,只是众生的心浊罢了。佛菩萨能够巧为利用窿境,反而能够普济世间美化世间,所谓布施法门,就是菩萨借尘境利他的伟大胜行,...的珍贵与烦恼,以及消弭人生缺憾的努力。所谓:  “为莫若持心直,学道何如发意初?”此即将生命里最珍贵的直  心揭示出来。  心地正直,便是光明纯洁;心地邪曲,便是人生的黑暗与垢染。所以,远离邪曲,...

    唯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1066390.html
  • 中国佛教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菩萨布施,要以般若观察施者、受者、施物三者体性皆空,虽修行布施而不执着,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四摄是菩萨摄受众生的四种方法,具体是指布施、爱语(以能够使众生欢喜和向善的话语开导众生)、利行(作利益众生...问题,以佛家的五戒比附儒家的“五常”:“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矣;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矣。传此风训以遍宇内,编户千万,则仁人百万矣。”这是持五戒、实行十善对于敦厚民风的积极作用。...

    纪华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1666949.html
  • 引说智慧话当下

    压榨百姓的官而厚待自家的人,他的后代能长久吗?  如法的布施是从慈悲心出发,以智慧观照世间的需要而布施布施的时候,要不住施相,不能认为我是能施者,对方是受惠者,及施给他多少财物。就是你对自己的布施...在这因缘相续、本性空幻的世间逐步证悟。  活在当下的生活禅,应该是让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刻努力培养心灵的敏锐与觉醒,尽可能对治习气,专心持,而不是象许多人误解的那样随着当下这一念被业力习气牵着鼻子走了...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4767345.html
  • 发菩提心经论

    心态。再者,阐述布施的利益,有自利、利他、俱利等,因布施获得转轮王位,摄受一切无量众生,乃至得佛无尽法藏。接著,叙述布施的种类,有法施、无畏施、财物施三种,并举不如法之施物,会恼乱众生,所以不宜施人;须如法布施,才能令众生获得安乐。最后,说明一切施之内涵,及各种布施能具足的内涵,并阐述行布施,若能不执著财物、施者、受者,则能庄严菩提之道。  (五)尸罗波罗蜜品  主旨为:五聚戒化导犯禁。  首先...

    吕姝贞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468482.html
  •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佛教财富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发

    一起?又如何利用财宝来自利利他呢?对此在《优婆塞戒经》《佛说尸迦罗越六节礼经》、《佛说善生子经》等有比较详尽的阐述。  二、修行布施是多饶财宝的主因  佛教按照因果论,认为今天的财富是来自于过去的持,而这里的持主要是指布施。用今天的语言说,即凡是布施,也就是都要付出自己的劳动。付出了当然也就会有所获得。  布施可以大致地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财布施即指以一切身外物进行施舍;  令...

    刘 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0570266.html
  • 声闻佛法与方等大乘

    ,不当如仁者所说。”目犍连尊者是如何说?佛法的道次:“先得增上生,后得决定胜”。如何获得现乐后亦乐,这是人性普遍的共欲;为达到这一欲望的满足,必须布施、持戒、禅定...声闻大阿罗汉为呵斥、贬抑的对象。如上“菩萨为本的大小兼畅”,意思是:般若是三乘所的法门,欲学声闻地,当修般若波罗密;欲学缘觉地,当修般若波罗密;欲学菩萨地,当修般若波罗密。所...

    超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4670309.html